11月8日,上汽荣威同时发布上市iMAX8 DMH新陆尊,D7 DMH世界冠军版两款新车,并介绍了全新的DMH超级混动系统技术路线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图片来源:上汽荣威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近两年,因纯电续航焦虑问题,插电式混动汽车增长迅猛。乘联会数据显示,今年1~9月,纯零售销量为412.4万辆,同比增长17.7%;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219.7万辆,同比增长69.0%,增势远超纯电动,成为各大车企新的发力点。
在此情况下,新上市的iMAX8 DMH新陆尊,D7 DMH世界冠军版两款新车以何取胜?DMH又有何竞争底气,一起来看下。
插混市场“百花齐放”,上汽荣威新车以何取胜?
今年以来,插混新车的推出速度显加快,整个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。要吸引消费者的关注,势必要有一定的杀手锏。从盖世汽车观察来看,上汽荣威新车具有两大核心竞争点:长续航和高性价比。
当中,荣威D7 DMH世界冠军版近期凭借超过 2208.719 km的续航表现及 2.49L / 100km 的平均油耗,成功夺得“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单次满油满电行驶最远距离”的吉尼斯世界纪录,这对于有续航焦虑的潜在购车人群而言,无疑是一大吸引力。
除此之外,媲美B级车的长轴距(轴距2810毫米),云宿智能座舱、双层隔音玻璃等配置,也是荣威D7 DMH世界冠军版的亮点所在。
图片来源:上汽荣威
价格是新车的另一“杀手锏”,荣威D7 DMH世界冠军版共推出3款车型,优惠价分别为9.98万元~11.98万元。这一价位,叠加上述诸多配置,让其在插混市场的确具有一定的竞争力。不仅如此,上汽首推的“零自燃三电终身质保”权益以及整车原厂质保6年/15万公里,购车1年内送及安装服务等多重好礼也一同给到消费者。
图片来源:上汽荣威
另一重磅新车荣威iMAX8 DMH新陆尊定位为MPV,聚焦当下中国主流大家庭用车需求,新车实测续航1536KM、CLTC亏电油耗4.71L/100KM,共推出3款车型,官方零售价19.99-24.99万元。同时,新车主可享受3年8折保值回购,拥车成本低至31元/天。
据介绍,新车由别克GL8原班底匠心打造,在底盘结构、操控系统、悬挂系统等方面一脉相承。此外,荣威iMAX8 DMH新陆尊的空间表现也比较吸引人, 1909mm车身宽度、3米的超长轴距,“得房率”在同级MPV中是占优的,且三排座椅均可移动。
混动技术“群雄争霸”,荣威DMH底气何在?
在车市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,我们看到车企纷纷发布了混动技术路线,如比亚迪的DM-i,吉利的雷神动力,奇瑞的鲲鹏超能混动C-DM,长城汽车的柠檬混动DHT系统。上汽荣威作为最早一批涉入混动技术的车企,于今年5月发布了DMH超级混动技术,强势发力插混市场。
在发布会期间,上汽对于全新的DMH超级混动系统技术路线进行了重点介绍。
作为上汽在混动技术领域十余年的研发积累结晶,DMH超级混动系统拥有行业首创的“能量域”全域热管理、动力总成大脑 PICU、发动机+P1电机同轴结构等多项独创领先技术。
其中,动力总成大脑PICU可实现电机控制、发动机控制、混动变速箱控制、空调热管理和电池热管理“五合一”功能,这节省了70%冗余组件,极大降低车内网络负载和数据延迟,运算速度提升50%。
同轴P1电机,比起行业主流构型所采取的异轴P1电机,不但大幅提升了传动效率,还解决了振动问题、提升了结构稳定性,并节省了动力舱空间,可谓一举多得。而在P3电机方面,DMH超级混动技术也在细节方面进行了不少改良,采用多片式强磁转子实现了更大的磁通量,从而减少电机噪音,对乘坐舒适性有明显改善。
五合一的PICU动力域集成控制,更精简的P1+P3双电机单挡直驱,加上热效率达43%的混动专用发动机和超混专用高效长续航电池,荣威DMH超级混动技术具备了高集成度、高性能、高效率的特点,进而赋能插混新车。
对于DMH超级混动技术未来发展,此前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曾介绍指出,未来三年,DMH超级混动技术品牌将在发动机、变速箱、电池、电机、能量控制大脑五大关键领域展开更高维度的性能提升。例如发动机热效率将向46%突破、并在国内率先达到“欧七”排放标准;变速箱技术上,油电混合动力路线目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95克/公里,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电动路线将采用全新构型的双同轴方案;能量控制大脑持续优化,预计2025年发布下一代整车能量中心概念。
总的来看,插混的兴起给荣威带来新的增长空间和机遇。资料显示,早在2010年,上汽便前瞻性地布局插电混动领域,技术上已经过十余年的沉淀。现今,DMH超混技术的打造,叠加目前上汽在智能化方面的前瞻布局,给其注入了更多的市场砝码和底气。
推荐阅读:
广汽本田全新纯电力作e:NP2极湃2:定位紧凑型纯电SUV、明年上市
大众汽车(中国)召回部分宾利添越W12汽车 燃油泵上盖存隐患
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(C-IASI)2023年测评车型 第二次结果发布
专题推荐: